发布时间:2025-10-15 17:02:25    次浏览
↑点这里订阅精彩高三小德有话说我知,你在渴望清北名校生的金字招牌;我懂,你在期待口碑与生源的双重收获;你的烦恼与希冀,找我,帮你变成现实!德华盛教育火爆招商中!校长专线18768851112文章摘要“数学好的人都聪明”这句话的逆命题是“聪明人数学一定好”,其实,这两个命题都有些问题。因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聪明人的数学并不好;而好多数学学习好的学生不见得有多聪明。那么,为什么很多同学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呢?原因是他们掌握了比较好的数学学习方法。1.背数学日本学者和田秀书原本数学成绩一塌糊涂,甚至都想放弃数学,去参加不要求数学成绩的院校招生。直至一天他想到“背数学”的学习方法,他写到:“这个技巧是:不懂的问题,直接看解答,先背起来再说。如此一来,一题一般只要5分钟便背下来,从量来看,可以追赶得上成绩好的同学。各位猜猜看看,从开始背数学后,我的成绩变好了吗?结果是,我的成绩进步神速,高中三年级时,数学模拟考试成绩还进入全国排名,并应届考上东京大学医学院。小我一岁的弟弟采用我的方法,也成为该校创校以来第二位应届考入东京大学文学院的学生。”无独有偶,1995年北京市文科状元、北京大学的段楠同学,也有类似的经历。她在北京四中读书时,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只列上第30名,而且数学还没及格。那么,她是如何把数学成绩提上来的呢?她说:我学习数学有一个自己的小窍门,不一定对每个人有用,说出来仅供参考:我能学好数学是背例题背出来。我不喜欢题海战术,喜欢从每种类型的题中找出一两道典型题“背”过一两次,理解之后,再看到难题就会拿着例题往里套了。2.教材试卷化,试卷教材化北京市十三中的高考状元冯平平同学说,她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但拔不了尖。为了她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打破这一局面。直至有一天她忽然想到把试卷和教材来个角色互换,具体做法:试卷和教材“角色互换”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试卷依照教材的顺序清理好,并编上序号。因为试卷基本都是按教材走的,清理起来并不费劲。 第二步,在试卷的开始处写上一段“导语”。主要内容有:一是此试卷考什么,二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要点。 第三步,在试卷结尾处,写上一段“小结”,总结自己考试情况,写出自己在知识上的缺陷。 冯平平说,将这些试卷装订起来,反复阅读,实在比看教材过瘾。再说教材与试卷的“角色互换”。冯平平同学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教材。 第二步,阅读一段,就用若干问题以考题形式总结出来。 第三步,将问题和参考答案写在一个本上,至此,教材试卷化工作即已完成。 冯平平说,教材上每一节或每一章往往也有思考题,但教材试卷化时,要比教材更细,可以一小段就出一道题。3.回过来做课本上的题清华大学余林同学对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有个建议:索性先回过头来,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把课本上的题全做一遍。这么做的原因有: 第一:课本上的习题,是编教材的老师费尽心思、反复考虑才挑选出来,是最具代表性的题,是最具代表性的题,是最好的题,值得去做。 第二:一般来讲,课本上的习题,尤其注意与概念、公式、定律的联系,而数学成绩不太稳定的同学的一大通病,就是基础不劳,概念、公式、定律等掌握得不是很好,为此也值得去做课本上的题。 第三:课本上的习题,有的老师讲过,有的教参书上有比较详细的讲解,比较容易做对,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 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的2001级本硕连读班的的洪伟雄同学也有同感。他说:“第一,做题应先做课本上的题。第二,做题还有个“适度”问题。”4.先求快,再求准做数学题的两个基本指标是快和准。在解决快和准这一对矛盾时,不妨先求快,再求准。他写道,自己计时做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自我改卷平分。先求“快”,力求做完,再求“准”。很多高考数学做不完,就是平时缺少这种高强度训练的结果。要知道,在高考中,“时间就以为着胜利”。把“快”列为优先、第一位的因素的理由有: 第一,如上所述,现在的考试,是将熟练程度列入考察因素。要想拿高分,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解题速度。 第二,从学习心理学讲,做完一件事(尽管不完善)会使人有种成就感。先有了这种成就感,再去追求完美感(少错),是符合人的学习心理的。 5.专攻大题的技巧从辽宁省考入北大的蔡珍同学说,高考模考时,数学成绩始终在120~130分之间徘徊,心中很苦恼。她向老师请教该怎么办,老师沉思了一阵,说:“你最近的成绩稳定在120~130分之间,下一步要争取稳定在130分以上。既然你觉得选择题、填空题已游刃有余,那么不妨专门练一下大题,提高解难题的能力。要知道好多同学拿不到高分得原因就是后面压轴题扣分了。”蔡珍同学听了老师话后,立即买了一本包括16套题的数学书,只做大题,收获很大,如此复习,蔡珍同学的数学成绩一下子提高10~20分。6.考前突击数学的方法以优异成绩考上复旦大学的李琪同学再最后一个月复习的绝招是:在最后一个月里,我对数学只有一个“看”,看练习,看复习资料。一眼就看得出解题思路的,从此不管它;看不出的,就在草稿纸上演算,演算到理清思路就停止,并在题前作“△”;很难的综合题则比较正规地演算,目的仍在于寻找思路。这种题一直做出结果,并在题前作“★”的标志。三五天后,再回过头来,没有记号的弃之不顾;有“△”的看一看,一般能看出从何处下手;有“★”的,看还看不出思路的,在草稿上演算,知道怎么做了,又停止。如此突击,原本每次考试数学总比别人少20~30分的李琪取得高考143分的好成绩。难怪和田秀树要颇有感触地说:“数学好不好,其实与学习方法更有关。”来源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德华盛仅用于非商业性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优秀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德华盛思路明(←长按复制加关注) 德华盛思路明,高考数学巅峰增分! 德华盛∣做塑造人的教育!高考 ·技巧 · 内容全自招 · 竞赛 · 干货多郑州市建设路文化宫路交叉口向南150米0371-69073501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